上海市委常委朱芝松被查,这件事可不简单——它打破了不少人心里那层一直没捅破的窗户纸。

朱芝松 视频截图
要说最让人震惊的,是朱芝松落马时,正站在权力的高峰。他不只是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更是一名副部级高官,还是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这身份、这位置,怎么说都该是他政治生涯的“黄金时代”。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他倒了。
更讽刺的是,就在被查前两天,他还带队在外面公开调研美丽乡村建设,讲话、拍照、指导工作,一副勤政模样。结果没过四十八小时,“剧情”急转直下。这种“上午还在开会,下午就被带走”的名场面,彻底打碎了某些人“带病提拔就能平安落地”的幻想。
而他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董云虎(2023年7月被查)、徐汇区委原书记鲍炳章等多名高官相继落马。这一连串动作,让人不禁感觉到:上海政坛这口锅,盖子正在被一层一层掀开。
但朱芝松案真正引人注目的,是他开创了一个“先例”——首次有省部级高官被中央纪委明确点出“干扰巡视工作”。
在2025年6月的“双开”通报中,中央纪委用词极其严厉,直指他在“巡视期间打探消息、串供堵口”。这种表述,在以往的高官查处通报中几乎没见过。他之前靠着浦东“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政策红利,在自贸区土地审批、工程建设中疯狂敛财,甚至还想靠自己的政治能量跟组织“扳手腕”,企图蒙混过关。
结果呢?巡视组根本没给他周旋的余地,直接一剑封喉。这说明什么?现在的反腐利剑,已经能精准刺穿那种自以为能“反调查”、有准备、有套路的新型腐败。
而朱芝松被查,还打破了另一种旧观念:那就是“地方保护伞牢不可破”。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向来被看作特殊地带,有些人甚至觉得在这里“有些事不会轻易动真格”。但朱芝松案一出,大家都看明白了:反腐根本没有所谓的“敏感区”。他的案子不是由上海本地纪委主导,而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直接插手。从立案到“双开”,只用7个月,效率极高,毫不拖沓。
事后上海市委常委会迅速表态“坚决拥护中央决定”,也释放出清晰信号:现在的政治生态,已从过去的“讳疾忌医”转向“刮骨疗毒”。
此外,朱芝松的落马,还打破了最后一个迷信:“能吏可免责”。
他过去一直被称作“改革干将”,尤其是主导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时候,风头无两。表面上政策创新、发展迅猛,是光鲜亮丽的政绩工程;可背后,却是把自贸区政策扭曲成了“腐败特区”。土地出让、项目审批,他都帮商人站台、收钱,完成权力变现。
这种人之前常被一些人默认为“功过可相抵”——“虽然有点问题,但毕竟能干”。可中央纪委这次的通报说得明明白白:“经济贡献不是腐败的免责牌”。“双开”罪名中特别强调“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这意味着反腐不再只是查经济问题,更进入了对政治忠诚和廉洁自律双重审查的新阶段。
朱芝松案就像一面照妖镜,不管腐败套路多么隐蔽、权力包装多么精致,在新时代反腐机制面前,都再也藏不住。
“清风徐来,只因铁腕常在”。当经济高地成为反腐深水区,只有刀刃向内、敢真碰硬,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这也提醒每一个人:权力再大,职位再高,都不是“护身符”。真正的安全线,从来只有一条——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ray雷电竞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