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7日,高市早苗发表涉台言论,将“台湾有事”和日本的“存亡危机”直接挂钩,声称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从而变“战略模糊”为“战略清晰”。
言论发表后,迅即引起中方的强烈反应。日本的主要在野党“立宪民主党”众议员冈田克也等批评高市早苗的言论“过于越界,相当轻率”,认为她作为首相,“这种话是绝对不能说的”。就连“自民党”内部的前首相如石破茂和鸠山由纪夫也公开发声,批评高市早苗的言论过于激进和危险,他们认为高市早苗的言论是在“煽动危机”,只会加剧日中之间的紧张关系,将日本拖入“国家危机”或“战争深渊”的风险。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右翼政党“日本维新会”代表吉村洋文表示,不认为高市首相需要撤回其言论,因为“存立危机事态”是现行安保法制中已有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的国内支持率不降反升。根据网上资料,日本11月中旬发表的民调数据:
《共同社》: 高市早苗内阁的最新支持率达到 69.9%,比她 10 月上任首相后的首次民调结果上升了 5.5 个百分点。
《日经/TV东京》: 高市内阁支持率达到 74%,比前任石破茂内阁上台时高出 20 多个百分点。
这表明,她的强硬涉台言论,以及由此引发的与中国的外交风波,并没有损害她在日本国内的支持度,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她在保守派选民中的支持基础,与她作为保守派政治家的身份定位一致。这表明在日本目前的地缘政治气氛下,明确将台湾安全与日本安全挂钩的战略判断,在国内拥有坚实的民意基础。
关于“台湾有事”是否构成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提法,日本民众的意见存在分歧。《共同社》的民调显示,48.8% 的受访者赞成在台湾有事时行使集体自卫权,而 44.2% 的人表示反对。但是,大多数日本民众(约 60.4%)赞成增加日本的国防支出。
中方的强烈反应不言而喻。《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网》发表多篇重量级社评,其他各种反日文章不计其数,民间反日情绪高涨,但是除了日本料理生意受到影响外,还没有发生过去同类事件中砸日系车辆和袭击在华日本人之类的过激行为。
外交层面的反制措施主要是外交部召见日本大使,要求高市撤回涉台言论;王毅发表声明,指高市言论 “令人震惊”、“试图颠覆战后秩序”,明确点名“日本不要忘记历史”。中国还向联合国秘书长正式递交抗议信。此外,中方暂停部分日中政府交流机制,例如中日高层经济对话和文化交流活动等,冻结中日议会交流、智库交流。
经济层面的反制措施,主要是劝阻赴日旅游、航空公司免费退票、停止进口日本海鲜、多项日中商务、展会、地方政府合作被取消或推迟等等。日本在经济上对中国高度依赖,如果中国对日本实施全面的经济制裁,将对日本产生最严厉的后果,但是目前中方在经济层面上并没有对日本全面施压或制裁。
军事层面上,据报道,11 月 16 日,中方四艘海警舰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本方面指出:监测到中方无人机(或疑似无人机)靠近日本最西端的 与那国岛,并派战机升空应对。报道也指出,中方军事飞行器在争议海域及其外围频繁出现,以制造“距离逼近”与“监控威慑”的效果。11月15日,媒体报道,中国海事局宣布,解放军将于11月17-19日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实弹演习,并在此期间禁止该海域航行。
与2022年佩洛西访台相比,高市的涉台言论远比佩洛西访台严重得多。佩洛西访台,主要是短期的一次性行为,而高市的涉台言论,则是长期的结构性威胁。但是在军事层面上中方对高市早苗的反应则克制得多,远轻于2022年对佩洛西的反应。2022年中方的军事反应极大且直接,中方除了发动环台湾大规模实弹演习,更设定多个禁航/禁飞区,部分导弹试射飞越台湾上空。
美国对高市涉台言论的反应,截至目前,美国并未公开谴责或要求撤回,但其“支持日本维护安全、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表态十分明确。美国国务院 于 2025 年11 月12 日 通过发言人声明表示,美国“致力于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反应比较强烈的是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George Glass),他在社交媒体上高调支持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把中国对日本的海鲜进口暂停、旅游限制、文化交流中断等称为“典型的经济胁迫”。他在与日本外务大臣会谈时称:“我们重申美国-日本同盟不可撼动,涵盖包括钓鱼岛/尖阁诸岛在内的日方防卫承诺。”分析指出,美国的反应更多在于维持现状和稳定,而不是因高市言论而跳入新的军事对抗。
英国和欧盟对高市的涉台言论保持沉默。11月12日在加拿大举行的G-7外长会议通过决议,虽然多次提到中国,却没有直接点名支持高市,只是和过去一样,强调反对用武力或胁迫手段改变现状,甚至宣称“支持台岛参与国际组织”。G-7 这一立场与高市早苗将“台湾有事”视为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的提法相呼应,是对高市的间接支持。
网上找不到任何东南亚国家对高市涉台言论的谴责或支持,包括与中国比较友好的柬埔寨和老挝等国家,没有某个东南亚国家政府就高市早苗这一“可能介入台湾”的言论,发表独立的、官方性质的明确声明。网上有评论文章指出:东南亚国家在“被抛弃(abandonment)”与“被拖入冲突(entrapment)”两种风险之间摇摆。区域研究指出:日本和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竞争加剧,日本近年来强化在东南亚的安全合作,而此次言论可能促使东南亚国家更加关注日本—中国关系的走向。东南亚国家(及东盟整体)关心的是台海/东海局势稳定,因为不稳定会影响贸易、供应链、旅游、投资,它们既不愿成为中日冲突的前线,也不愿因选边而损害与中国或日本的关系。
国际社会对高市早苗涉台言论的“集体沉默”,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中国的孤立,对高市有利。中方的舆论反应虽然很强烈,官方在具体制裁行动上则比较温和、弹性(可以随时弱化或升级)。
今后中方在台湾问题上不仅要考虑美方的“战略模糊”,更要考虑日本的“战略清晰”,这也许是高市涉台言论对地缘政治的最重大影响。如果说战后美、日建立军事同盟的初心,是把前苏联和朝鲜视为“假想敌”,那么今后在台湾问题上建立起针对中国的“新利益同盟”,似乎已成定局。美国很愿意日本在印太地区成为美国的马前卒,而日本也很愿意成为美国应对中国的急先锋。
(原创首发,作者系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供稿并修订:肖志夫,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图片源自网络)

ray雷电竞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