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十分想念他!

2025-11-02 09:28:27  来源: 中国军网微信   作者:王凤祥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

  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

  一大批科学家隐姓埋名,艰苦奋斗

  我国的“两弹一星”横空出世

  他就是——钱学森

  16年前的今天

  2009年10月31日

  钱学森逝世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

  一同缅怀这位伟大而光辉的人民科学家

  ↓↓↓

  “无一日、一时、一刻

  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钱学森1935年从上海出发去美国留学,在轮船上留影。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深造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他取得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之后为追求更深邃的知识

  他又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

  在这里

  钱学森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

  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

  在导师的指导下

  年轻的钱学森很快脱颖而出

  成为航空理论方面杰出的科学家

  他提出“卡门-钱近似公式”

  解决了飞机高速飞行时

  壳体变形的数学计算难题

  1940年,钱学森加入当时

  加州理工学院最前沿的火箭小组

  他的研究重心从航空开始转向火箭

  七年之后,钱学森已经是

  世界知名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

  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一时间

  钱学森成为美国科学界最明亮的新星之一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多年异乡求索

  钱学森始终保有一颗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

  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那就是——

  祖国需要我,我要回家!

  然而回国并没有那么顺利

  美国军方并不想放钱学森回国

  当时的美国海军部副部长放狠话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秘密

  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

  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家有祖国

  面对美国官员的质询

  钱学森的回答掷地有声:

  “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

  直到1955年6月的一天

  钱学森及家人躲过联邦调查局的跟踪

  在一张香烟纸上写下了求助信

  这封信辗转寄回祖国

  在信中,他说

  “无一日、一时、一刻

  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

  1955年10月8日

  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

  “我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着的祖国

  今后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服务”

  1955年刚刚回国的钱学森

  刚安顿好就赶往东北考察

  陈赓大将问他:

  “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

  对中国研制导弹充满信心的钱学森

  回答得很干脆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从东北考察归来后

  钱学森在北京见到了彭德怀

  话题依然是导弹

  钱学森向彭德怀表示

  美国从军方支持研制到搞出第一枚导弹

  用了近10年时间,而中国可以更快

  1956年10月

  钱学森受命组建了

  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钱学森带领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

  在钱学森的参与和组织下

  1960年11月5日

  “1059”仿制导弹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人从此迈入了火箭与导弹的时代

  这枚仿制导弹后来被命名为“东风一号”

  “东风快递”的传奇从此开启

  1966年10月

  钱学森作为总技术负责人

  亲眼见证了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

  从此,中国的核导弹

  终于具备了威慑与实战能力

  正是有了像钱学森这样的民族脊梁

  才使得国家的科学事业高速腾飞

  让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

  至少向前推进20年

  1970年4月24日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

  拖着巨大的火焰奔向太空

  钱学森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选择

  义无反顾地把毕生的精力

  贡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弹(导弹)、箭(火箭)、星(人造卫星)

  船(飞船)、器(航天飞行器)全面发展

  钱学森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他的任务

  晚年,钱学森依然牵挂中国航天事业

  在82岁高龄时,他在信中说道

  “21世纪的中国人

  一定要在空天飞机上显一显身手

  这是一件国家大事”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杨利伟成为第一位造访太空的中国人

  回到北京后

  他专程到钱学森家中报到

  从此直到2009年10月31日

  98岁高龄的钱老逝世

  每位从太空凯旋的中国航天员

  都会来到钱学森家中

  向这位中国航天奠基人报告好消息

  “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

  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

  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1961年

  钱学森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力学系授课时

  发现很多同学没有计算尺

  可当时一把计算尺要10多元人民币

  很多同学由于家境贫寒

  确实买不起

  钱学森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一万多元奖金

  让学校为力学系的学生购置计算尺

  而当初受到资助的同学

  很多人后来都成了我们国家

  最前沿领域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用钱学森捐资为学生购买的计算尺。

  钱学森曾说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这并非口头表态或自我标榜

  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颁发的

  100万港元奖金

  对于这笔巨款,钱学森不仅没有心动

  甚至都没有经手

  直接委托秘书捐给祖国西部的治沙事业

  钱学森不爱钱,也不爱名

  名扬四海后

  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

  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顾问或名誉顾问

  对于别人称自己为“导弹之父”

  他说:“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

  我个人只是恰逢其时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钱学森不爱钱,也不爱享受

  他住在一座红砖公寓楼里

  整整49年没有搬过家

  上班常用的公文包还是在美国时

  参加国际会议获赠的,跟随他近40年

  他用的芭蕉扇都是补了又补

  实在不能用了才淘汰

  聂荣臻赞扬钱学森

  “总是艰苦奋斗地工作

  艰苦朴素地生活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钱学森说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

  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

  表示满意的话

  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如今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即将发射

  未来

  中国航天人还会用更多成就

  告慰钱老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今天,我们深深缅怀钱学森

  致敬每一位为国奉献的国之脊梁!

  (转载请注明来源解放军报微信;参考资料:解放军报、新华社、人民日报、《国家记忆》、央视新闻)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王凤祥

「 支持红色网站!」

ray雷电竞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ray雷电竞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iphone下载雷竞技